關閉
0
0 件商品
總計NT$ 0
前往結帳
會員登入
驗證碼
忘記密碼?
建立專屬帳號

三建時期-大廟傳奇

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成為東南亞最大媽祖廟,香火鼎盛到至今。

描述
 民國64年年12月21日,三建大廟工程奠基動土。為求工程進行順利,在建廟基地旁以鐵皮搭蓋「臨時行宮」,恭請「鹿耳門鎮殿二媽」與「南海觀世音菩薩」坐鎮,不過事情沒想像中順利,才開始整地就發生工安意外,村民「友道」駕駛推土機,不小心翻覆壓到人,村民很怕又有「壞兆頭」,但神蹟馬上出現,沉重的推土機竟輕易被少數幾個村民抬起,被壓住的人也沒受傷,在場人士都覺得不可思議。土城人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十一個角頭號召庄民輪流做「公工」,剷除甘蔗田整地、到附近砍竹子當素材,一點一滴開始建構廟宇。
自1975年動工,兩年過去,聖母廟主體建築,已可看出雛型。但1977年7月24日,「賽洛瑪颱風」來襲,此被封為「造成二戰以來臺灣最大的破壞事件」的颱風,從西濱沿海直接登陸,當時聖母廟工地尚為粗胚,搭滿了竹枝與鷹架(圖4-21、4-22),根本不堪風雨,大家都非常擔心,怪異的是暴風圈似乎刻意避開土城子,臺灣南部災情嚴重,聖母廟工地卻連一個竹構都毫髮無傷!神明擇選的建廟時間、地點,亦是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合」,許多好條件在此時陸續聚集。民國67年,中山高速公路通車,民國68年,濱海公路土城段施工完成,同年底,連接七股的「國姓橋」通車,這三項交通元素,讓原本地處偏遠的土城子,成為大遊覽車可抵達的地方。臺灣經濟起飛,綽號「紅豆伯」的臺北實業家林榮木,接下無薪酬之「重建委員會主委」(圖4-23,號召全臺廟宇前來土城向鹿耳門聖母廟進香,高忠信(圖4-24)等人也靠其人脈拉攏政商名流對聖母廟建廟的關注。同時,五府千歲與王船賜福的「王船水」開始傳出治病靈驗的奇聞,許多飲用王船水後治好惡疾的信眾現身說法,於是自全臺各地湧入大量香客來土城求請「王船水」保平安。
    根據長年自發性為鹿耳門聖母廟拍照記錄的耆老蔡仙仲[1]口述,當他拍攝聖母廟工地的照片時,總是見到絡繹不絕的遊覽車,每臺車來,香客下車,就只是到塵土飛揚的臨時行宮晃一圈、添香油後就又上車離開,土城子本身附近也沒景點,蔡仙仲說:「真不知那些人到底來看什麼?只能說是五王、媽祖發揮了!」
    建廟過程中,奇事不斷,每當砂石不夠,便會有業者送來砂石,建材短缺,又會有業者運來建材,且這些業者不約而同表示是受人託夢所捐[2],或有人已付清貨款要他運來……每遇資金短絀,總能化險為夷。三建大廟的鉅型工事,在一樁又一樁奇緣下,化不可能為可能,短短六年內,土城子這個偏僻小漁村,蓋起如紫禁城宮殿般的巍峨建築。
    三落五殿的巍峨大廟,在民國70年農曆11月8日安座那天,全數建好,連護城河都完成。據吳進家回憶,安座前夕,也發生奇事。負責更衣的婦女要幫媽祖換新衣新鞋,竟發現繡花鞋整雙都磨破了(圖4-25)!每年香科,鹿耳門媽都會換新衣新鞋,故並非年久壞掉,一直端坐在神龕中的鹿耳門媽,怎麼會磨破繡花鞋?許多信徒開始傳說:「鹿耳門媽為了建廟奔波,連鞋底都磨破」,就在差不多的時間,一位在臺南鬧區中正路開設繡花攤的業者,將甫繡製完成的三寸金蓮繡花鞋送到行宮,告知有位女性顧客到攤上訂製繡花鞋,並指定要送到這個地點。究竟是哪位女性知道鹿耳門媽的繡花鞋尺寸?又正巧送到行宮來?這至今都是未解之謎。
建大廟工程,在「神」跟「人」聯手下完成,民國70年農曆10月26日,舉行神尊移駕科儀(圖4-26~4-30),許多政商官員、學者、市長都到場關心,同年農曆11月初八,舉行安座大典。時任蘇南成市長的引領下,安座那幾日,由北到南許多重量級官員同來慶賀(圖4-2-22/23/24/25/26/27),時任總統嚴家淦、副總統謝東閔、省政府主席李登輝,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這些在那個年代權力比神還大的人,都來到土城參觀鹿耳門聖母廟,如同媽祖的預言,「天下間人」真的一起來幫祂蓋廟。
 
[1] 蔡仙仲,民國38年次,土城虎尾寮人,幫聖母廟拍下超過千張各時期的重要資料照。
[2] 經筆者訪查後得知砂石是高雄戴姓建商所捐(大義建設,現任高雄聖母宮主委戴來富之父親),其夫人久病不癒,但經「鹿耳門媽」託夢並給予藥方後身體康復,夫人目前高齡88歲仍常到訪聖母廟,2021年捐價值逾百萬之鑽石耳環給「鹿耳門媽」在香科時配戴,登上媒體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