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漢二字原是佛家語,是梵語阿羅漢(Arhan)的省稱,字義有三,即殺賊、不生、應供,殺賊是指殺死內心的煩惱賊;不生是指不受生死果報,應供意即應受人天供養。佛教中,小乘一派,認為三界像火宅一樣的可怕,輪迴像冤家一樣的可
厭,為了急求脫度自己,乃懇切學習「四聖諦」: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。希望把生生世世的煩惱罪惡,都能滅除以保心的純潔清淨,不墜生死輪迴,生命永恆長住在恬靜安詳的境界,佛家說證得無餘涅盤,就是「阿羅漢」,羅漢有
很多種類,全視其自身之為而定其屬,據阿彌陀記載,就有十一種之多。但是一般民間通常以羅漢組合數目稱呼之,如「十六羅漢」、「十八羅漢」、「五百羅漢」 、「一千二百五十五羅漢」。又因譯名及各地信仰的不同,同一數目的
組群,羅漢的組成份子,也常有所出入。
本廟十八羅漢為:降龍、長眉、開心、梁武、達摩、目蓮、布袋、進香、進果、飛鈸、道悟、優婆、坐鹿、戲獅、夜多、力風、靜坐、伏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