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0
0 件商品
總計NT$ 0
前往結帳
會員登入
驗證碼
忘記密碼?
建立專屬帳號

一建時期-荷蘭與明朝

草廟時期的歷史記錄
    1643年3月23日的《熱蘭遮城日記》首次以文字提及「鹿耳門」之名,內文擷取如下:「……視察海堡(Redout Zeeburch)和鹿耳門(Lacquymoy),看到鹿耳門與加老灣(Callewangh)之間那塊沙洲...幾間漁夫的小屋子…,可看出1643年鹿耳門所在之沙汕建有漁夫小屋
    1661年4月,鄭成功的戶官楊英在《從征實錄》中描述:「四月初一黎明,藩坐駕船即至臺灣外沙線,各船魚貫絡繹亦至。辰時天亮,即到鹿耳門線外。本藩隨下小哨,繇由鹿耳門先登岸,踏勘營地。午後,大船齊進鹿耳門。先時此港頗淺,大船俱無出入,是日水漲數尺……天意默助也。……鎮督虎衛將坐銃船札鹿耳門,……並防北線尾。」此「四月初一」為農曆,換算成陽曆則是4月29日,翌日,熱蘭遮城日誌則記下:4月30日,星期六。早晨六點半,那時,是平靜無風而有霧的天氣,我們看見,在西北方,距離北邊泊船處約半哩處,有不尋常的眾多中國戎克船,向鹿耳門下來,顯然,是從中國來的國姓爺的軍隊。」從兩方記錄看來,鄭成功軍隊已正式由鹿耳門港道進入臺灣,「鹿耳門」從原本「有鐵板沙、淤積難行、海盜與盜賊聚居」的惡地,遂搖身一變成為「改變臺灣命運」的重要水道,而楊英記下的「先時此港頗淺,大船俱無出入,是日水漲數尺……天意默助也……這番「天意默助」之說,為鹿耳門建有草廟奉祀媽祖的歷史增加了更多想像空間,鄭成功的軍隊是否真帶有隨船媽祖神像?未有確切文字記錄,但鄭成功確實在鹿耳門受神助、入台擊潰荷軍,建立政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