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誌》載述「百年王船歷史」:
日治時期大正2年(1913)夏,福建湄洲島送放一艘五王(李、 池、吳、朱、范五府王爺)船,隨風飄至澎湖媽宮海靈殿前海岸停泊,經當地信眾迎請上岸祭拜,祈求永遠奉祀。然船上王爺乩示,係承鹿耳門媽之邀,前往臺灣助佑萬民,無法駐留。媽宮信眾乃啟建七朝清醮,懇留一座香爐護佑(此座香爐迄今仍供奉於海靈殿), 然後送歸大海。7月中,土城仔漁民於港仔西西平湖(後稱王船港仔)外線湖仔海面發現此艘王船,眾人以乏力奉祀,爰將王船推向外海,冀其轉往他處。翌日晨,卻見王船飄回至中湖停泊;眾人再以竹筏拖引王船至外海。第三日又進,漁民再推。如是三進三推, 至第四天夜又進,漁民耳聞管絃鼓樂之聲,望見王船燈火輝煌,恍如巨艦之橫鎮中湖,艦上隱約有水兵操練之情景;漁民驚異,不敢再行外推。時鄭仔寮居民奉祀之文館三媽,突起乩示謂:該王船係應鹿耳門媽之聘而來,宜以大禮迎進奉祀。土城仔信眾乃演戲三天,並舉行上山祀儀,虔敬恭迎王船,是謂「五王上山」。五王船上奉祀有五府王爺神像各一尊、湄洲聖母一座三尊、統兵元帥爺一尊、管船大王一尊、過水大夫人一尊、夫人媽五尊、打頭將一尊、打波將二尊、侍衛將士三十六尊、七王爺一尊(後為青鯤鯓信眾迎請奉祀)。
[1]
1913年啟建、1918年落成的二建「鹿耳門聖母廟」,香火更盛,原本狹窄的廟口又毗鄰市場,終日擠得水洩不通、造成交通困擾,
便於1976年由天上聖母鹿耳門媽、五府千歲與西天佛祖「踏廟地」,則選出現今位址,再建新廟。
[1] 鹿耳門史蹟研究會(2001),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沿革誌》,頁60-61。